央广网成都7月7日消息(记者 昌思荣 见习记者 唐诗敏)当神秘的北纬30°线如一条隐秘的脉络横穿四川腹地,这片土地上的自然奇迹与人文密码正等待被解码。7月7日,由央广网特别出品的大型人文地理纪录片《沿着纬度听中国》第一季在央视10套播出。节目首集《山的眷恋》将镜头对准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,探寻这里珍贵的生态密码。
摄制组在石渠县进行拍摄(央广网发 《沿着纬度听中国》纪录片摄制组供图)
石渠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,位于川、青、藏三省(区)结合部,是四川面积最大的县。这里平均海拔4000米至4500米,气候寒冷,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。
《山的眷恋》所聚焦展示的石渠县,地广人稀却肩负着守护黄河与金沙江源头的重任,生态保护成为当地政府的首要工作。护林员根秋泽仁与队友们是高原生灵的守护者,他们守护着草甸上的白唇鹿、黑颈鹤、岩羊等动物。
展开剩余66%石渠县国家AAAA级景区“真达神鹿谷”内的白唇鹿(央广网发 根呷 摄)
根秋泽仁一家照料着一只17岁的雪豹,是7年前他的父亲从山上救下的。当时,这只雪豹因争斗失去了野外生存能力,如今它是藏民们的家人。
根秋泽仁子承父业,大学毕业后成为护林员。他的日常工作包括巡山,以及和师父一起安放政府配发的红外相机。这些相机能监测动物种群活动、为生态保护提供数据,安放时还要细心处理周边杂草以防误拍。
石渠县的藏野驴(央广网发 根呷 摄)
“父亲刚去世的时候,我就接过了护林员这一棒,每一次巡山都很认真。希望通过《沿着纬度听中国》纪录片,与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故事,让更多人重视保护生态。”在根秋泽仁心里,父亲虽未明说,却以行动传递着守护生态的信念,这让他在巡山时感受到传承的力量。
据了解,石渠县天然草原面积2271.32万亩、湿地面积597万亩,现有野生动物资源291种,野生植物资源926种。“十四五”以来,石渠县大力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,广泛开展人工种草、黑土滩治理、沙化治理、退化草原治理、鼠害防治等多项工作,并连续四年开展全民种草活动,累计参与人数高达6万余人,致力让每位群众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参与者、建设者和受益者。
石渠县的自然风光(央广网发 《沿着纬度听中国》纪录片摄制组供图)
为让野生动植物享有更好的生态家园,帮助它们繁衍生息,石渠县利用当地野生垂穗披碱草种质资源,驯化选育而成“石渠垂穗披碱草”。这是甘孜首个高寒草地适生草品种,适宜在川西高原海拔2500米至4500米地区种植。该品种解决了川西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地区,缺少适应力强的生态修复草的问题,对促进川西高原乡土草种业发展,巩固草原生态修复建设成效具有重要意义。
石渠县以世代相传的守护信念与科学的生态治理,在北纬30°线上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浪漫篇章,也为四川文旅的生态底色添上了厚重一笔。
7月7日14时14分,《沿着纬度听中国》大型地理人文纪录片第一季北纬30度第一集《山的眷恋》将在CCTV10播出,敬请收看。
发布于:北京市免费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